
記得我大學時代,其實距離現在也沒有很久的時間,但是那時候的我們,參加合唱團是基於一股對合唱的熱情與傻勁,對人聲的魅力有一種很嚮往的憧憬。不過,後來國內各大學的合唱團人數越來越少,想參加的人也越來越少,甚至有些地方的大學都快要倒社了。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合唱需要的就是一種單純的熱情,但是現在外界的誘惑其實很多,所以喜愛合唱的那種純粹的熱情,也會慢慢瓦解了。
當初會選擇走合唱指揮的路,也是因為這股對合唱純粹的熱情,但是當我正式踏入"這一行"之後,我才發現人都漸漸變了,不再那麼單純。這次畢業音樂會的種種事件與過程,就讓我覺得合唱人的心也變了,不但對於合唱音樂作品的本身一點都不尊重,也很容易自恃甚高,以為自己待合唱界的時間很久就有多了不起,或許我這樣的解讀過為偏激,但是若站在學習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態度等於是停止學習。
面對這樣的現象,我覺得實在很可惜,台灣的合唱人其實擁有不錯的聲音,對於音樂的理解能力也不差,但是就是求知的態度有待大幅改進,如果大家都能夠更謙虛、更虛心求教,台灣的合唱界應該可以出現很有力量的團體。
講到這邊,我便跟兩位學姊說,所以我一定要有自己的團,每個人都是具有革命情感的,他們兩位馬上就說:那一定少不了我們兩個!聽到這句話,我就知道,台灣的合唱界、聲樂界是還有希望的,只要還有人繼續堅持下去,真正的合唱精神就會被不斷地傳唱下去!台灣合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