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28, 2008

複合思維的重要性

原來,複合思考所提供的開放性,竟然可以使一個人全然改變,成為整全的個體,這對於身為父母的人來說,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因為父母常想要掌控孩子的未來,尤其是東方世界的家庭更是如此,父母認為孩子是屬於自己的財產,因為是自己所生所養,掌控也就理所當然。

但是,事實上父母是不能這樣做的,因為他們忽略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一生下來便是如此,只是小的時候需要依偎在父母的強褓之下,當長大之後,孩子有了思索未來的行為,但是往往父母會以自己的行事經驗告訴孩子:『這是行不通的,別傻了!』但他們不知道不支持孩子的夢想,是足以讓一個民族走向衰亡的。

星期六, 12月 27, 2008

Wie im Himmel

那可以裸身、跳舞的地方,
何時才能前去?

你告訴我,
只有你嚮往成為永恆之時,
那不朽的泉源,才會為你湧流;

只有離開必朽之軀,而心靈依舊存在之時,
那永恆的光芒,才會照向你我...

啊!我多麼希望能與你一同前往,
那至美至善之地,
只有在那個國度,
我們才能完全放心地唱著永恆的歌、
還有與你攜手跳著最美的舞...

反省

從來就沒有真正地下定決心,

即便如此渴望永恆,卻沒有勇氣面對改變,

而那將預告的,是必然的朽壞。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追求永恆的你,

鼓起勇氣吧!只有築夢的人生,才臻於真實。

星期五, 12月 26, 2008

年終回顧

今年又即將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年到底做了哪些事,也可以檢視一下自己有沒有成長。

今年有八個月的時間,是在軍中過的,自從去年的九月底入伍服役之後,便暫時失去的自由。當時的我,心中其實相當不願,也十分無奈。每天都在算計著何時可以回到自己熟悉的領域繼續發展,日子也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從初期十分無奈,一直到認識了軍中許多同袍,以及役期即將屆滿時的淡淡離愁,都是在這一年之內發生的事。退伍後,感覺這一切好像恍如隔世一般,是那麼樣的不真實。

但是事實上,任何生命的片段都是不可能被取代與遺忘的,即便真的一點都不想記得的遭遇,也會跟著自己一輩子。在軍中受的侮辱與怨氣,都將昇華為進步的動力;在軍中流失的青春雖然再也追不回來,但是這段洗鍊的過程,我也將永不忘懷,並且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這是在軍中渡過將近一年人生的感想之一。

以往在暑假期間,經常出國演出或隨團參賽的我,在今年當然也因為服役的關係,無法踏出軍營一步。在軍中渡過的這個夏天,也是我難以忘記的。除了失去自由之外,心中對於自己的未來更是感到惶恐不安,因為自己不再年輕了,許多小時候的夢想,也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漸越來越不可能實現。在軍中我常常想,像我這樣的一個人,到底能為這個世界貢獻什麼?

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反省自己的許多問題與障礙,在晴朗無雲的夜晚裡,我也常常仰望星空,追尋永恆。不過,跟很多人相比,我在軍中算是過的不錯了,受到長官的照顧,也平安地退伍,雖然身處偏遠的嘉義鄉間,但是常常我的心是平靜的。很幸運的是,在我退伍的前幾天,適逢一年一度的『精神戰力週』以及軍歌驗收,讓我雖然在軍中,仍然可以發揮一下我的專業,帶領大家學唱軍歌,並且與長官齊坐評審台,一起驗收軍歌演唱。這對我來說已經是很好的待遇了,在這裡我也想對軍中的這位長官致意,因為您的緣故,使我能夠在枯燥無味的軍旅生涯中劃下完美的句點。

就在這個夏天結束之前,我卸下了軍裝,回到故鄉,同時也開始接受新的挑戰。因為全球金融風暴,到處都瀰漫著不景氣的感覺,企業裁員、國內政治鬥爭,搞得民不聊生,我深知人民的心靈無限空虛與無助,但是現有的能力卻幫不上任何一點忙,使我感到相當難過。因此我開始積極參與藝術活動,包括參加合唱團,為人們帶來心靈的希望與療癒,也為我深造的計畫打基礎。

能夠在今年的最後四個月開始做這件事,讓我覺得十分開心,因為總算不會白白浪費自己的能力。同時也結交了不少新的朋友,開拓新的人際關係。雖然這一年,我覺得自己學的並不夠多,也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尤其是自己積陳已久的陋習,與不易改變的個性,這些都是我亟需努力的地方。

星期四, 12月 11, 2008

Så som i himmelen

記得是很久以前無意間注意到這部片,算是朋友推薦的,第一次看完之後,十分感動。也許跟我的合唱經驗有關吧!能夠從心底享受合唱的美麗與朋友之間真誠對待的感覺,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

這齣瑞典的電影《就像在天堂》,敘述了一位世界知名的指揮家,在成名之後發現自己有心臟病,而不得不暫時退出音樂界,回到他童年時代居住的城市養病。在那裡認識了許多善良的人們,因為他們教堂的唱詩班需要指揮,而他很成功地帶領他們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是什麼,而使得大家的心都能為彼此敞開,進而演唱出身心合一的美妙音樂。童年的受傷經驗,我想是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的,在劇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所需要面對的問題,而積極解決自己的問題,就是成長的開始。那位音樂家,使得大家都不再壓抑自己的感受,都感勇於面對人生當中的挫折與失意,人與人之間互相協助的感覺,讓那個唱詩班成為天使的代言,每個人都能夠表現出生命的最終價值,這才是一個成功的指揮要追求的東西。

前兩個禮拜,德語課程中老師要我們每個人都交一首詩,我引用的這個劇的德文翻譯:Wie im Himmel在我的詩當中,因為我覺得這句話很有感受,天堂究竟長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但是如果你有一顆像天使一樣的心,也許在你身邊生活、存在,也會像在天堂一般喜樂。

但願總有一天,我也能夠製造出美妙的音樂,讓每個聽到我音樂的人,都能像在天堂一樣,深深地領會造物者的偉大,以及人與人之間和平共存的道理。

星期日, 12月 07, 2008

【音樂會訊息】懷恩堂平安晚會

今年聖誕節的活動,不如往年回東海慶祝的盛況,雖然很想回去看看合唱團的老友們,但是總是事與願違,不過相同的是,我今年仍然在教會的活動中過聖誕。只是今年地點轉到了台北。

甫退伍就參加了音契合唱管絃樂團與潔璐品歌手,因此也就有一些演出,尤其是這兩個團體都跟教會有關,因此在聖誕節期間也就免不了有些音樂活動。

今年的耶誕節在懷恩堂,有一場平安晚會,據說是線上同步放送的,透過網路,使得國外的人也可以同時聽見我們的演出,實在是一件很棒的事。

受林舉嫻老師的邀請,我參加了潔璐品歌手,雖然大家還在磨合期,不過有漸漸變好的趨勢,這讓我覺得很開心。雖然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聲樂主修,但是大家的音色差異性也就相對上提高很多,要有很好的合唱效果,反而是大家需要去適應的地方,不過主修聲樂有個很好的一點,就是調整的幅度也可以很大,所以在修整聲音的過程中比起非主修的人來說快了一些,只要大家的觀念正確,對於合唱有著相同的方向感,那麼要合起來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因為有幾次幫林老師帶練唱的機會,也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另一種困難的挑戰,也就是統合這些主修聲樂的團員。因為大家的聲音一開始不容易合在一起,因此我便使用了母音統整的方式來練習,果然在音準上進步很多,因為大家會開始習慣聲音合起來的感覺,不同團員的加入都是一次不同的訓練,要達到最好的效果,往往也需要不斷提醒。

這次懷恩堂的聖誕音樂會,除了潔璐品歌手的演唱之外,還會有弦樂團及手鐘團、懷恩堂詩班的演唱,相信應該是一場不錯的演出,也希望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聽聽這場音樂會。

星期六, 12月 06, 2008

《森林大熊》(Der Bär, der ein Bär bleiben wollte)讀後感

前一陣子在某連鎖書店中看到這本以前就讀過的繪本,讓我仍然印象深刻:《森林大熊》(Der Bär, der ein Bär bleiben wollte),繪本作者是約克.米勒(Jörg Müller),原作者則是約克.史坦納 (Jörg Steiner),以下是原文翻譯:

樹葉開始往下落,野雁成群向南飛。森林裡的大熊身上雖然裹著厚厚的毛皮,還是感覺風吹的冷颼颼的他覺得好累。快下雪了,大熊一邊想著,一邊踩著滿地落葉,鑽進他每年過冬的洞裡去。

在溫暖的地洞裡,沒多久,他就睡著了。是的,熊是需要冬眠的動物。洞外的森林裡,寒風咻咻的吹著,並且下起雨來,有一天樹上開始積雪。 冬天來了,熊在洞裡一點都不知道。

可是,事情發生了。 人類隨著冬天的腳步來到森林。 他們帶著工程圖和各種工具,把樹砍掉:一棵、一棵又一棵。人類開來大怪手,運來好多機器,在這片森林中央建起一座工廠。 原本沒人的地方,現在來了好些人:大卡車載來的工人、大漢。 笨重的大怪手壓在凍的硬硬雪地上,一點痕跡也沒有。

春天來臨時,在深深的洞裡,沈睡的大熊醒來了..... 
睡了那麼久,要想起身還真不容易。

熊連打好幾個呵欠,然後慢慢爬到洞口。 強烈的亮光刺的他眼睛都睜不開。 難道我還在作夢?他覺得奇怪,揉揉眼睛,不是夢!他眼睛沒毛病。森林不見了!

熊張大眼睛,瞪著工廠不知道怎麼回事。 這時有個工廠管理員朝他跑來。 「喂!你在這兒幹什麼?快去工作!」管理員說。 熊嚇得心差點跑出來。 「對不起, 他說:「我是一隻熊啊!」「 熊什麼熊!」 管理員大吼:「笑死人!你是條一身髒毛的大懶蟲!」管理員氣壞了,把他押去見人事主任。

大熊非常有禮貌的說:「我是一隻熊,您看不出來嗎?」 人事主任兇他:「把你當什麼是我家的事!我沒看見什麼熊,只看見一條沒刮鬍鬚的骯髒大懶蟲!」 人事主任領他去副廠長那裡。 

副廠長已經得到報告,十分生氣,大熊進到副廠長辦公室時,他正在寶座上給廠長打電話。 他說:「我們這有個懶惰的工人,這傢伙說他是隻熊。什麼不好當,要當熊!我知道您的時間寶貴,廠長先生,可是請您一定要親眼看看著個頭不梳、臉不洗、鬍鬚老長的懶蟲。」

廠長沒跟熊多囉唆。 他沒吼也沒罵,只從報紙後頭抬眼說了一句:「好個骯髒的壞份子!」(他用 ” 份子 ” 這兩個字,為的是和別人說法不一樣。)

「帶他去見董事長!董事長已經知道這件事了,等著要見他。」 董事長是工廠裡最大的人,比別人賺得都多,辦公室也最大。 其實他平常沒什麼事做,所以常常覺得很無聊。

董事長靜靜聽大熊解釋。 他有的是時間。 這下子有點新鮮事做,他倒是挺高興的。 他說:「哦!原來你是隻熊啊?」熊說:「噢!終於碰到一個瞭解我的人。」 董事長說:「這個嘛,我們得再研究研究。如果你真的是熊,就得證明給我看!」 「證明?」熊問。董事長說:「對!只有動物園和馬戲團裡真的有熊!」

為了證明他有理,董事長叫人開車載他和大熊去附近城裡,那裡有動物園,車子開了好久,熊坐的好難受。 好不容易到了,森林大熊爬出車子,動物園理的那些熊見了,卻猛搖頭。

他們說:「不對,熊是不會搭車子的,真要是熊,就會像我們一樣住在籠子裡。」「要不然就是住在獸欄裡。」 一隻胸前有V字的老黑熊說。 牠在獸欄裡已經住了大半輩子了。 森林大熊氣得大叫:「才不呢!我是熊!我是一隻熊!」

「不管怎麼說,你反正很頑固就是了!」董事長笑著說。 「不過,我們倒要看看,到底誰對。附近大城裡有個馬戲團,我們去那裡吧!」他們來到大城。 大家都認為馬戲團裡的熊很聰明,因為他們會很多把戲,都是跟人類學的。

馬戲團的那些熊對這隻外來的熊觀察了好一會兒,才表示:「他這樣子像熊,可是不是熊,熊不會坐在觀眾席,熊是在園裡表演跳舞的。你會不會跳舞?」熊悲哀的說:「不會。」

最小的熊大叫:「你們看嘛!他連跳舞都不會!他只不過是個裹著毛皮的大懶蟲!」大家聽了大笑。 連董事長都笑了,森林大熊卻心慌意亂,又急又怕,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我心裡很清楚,」在長長的回程路上,他一直在想。 「我知道我是隻熊。」為什麼別人都搞不懂呢?回到工廠,他們拿工作服叫他穿,他只好不再反抗了。他們也叫他把鬍子剃光。 跟其他工人一樣,他也開始打卡上工。 工廠管理員交代他該做的事,大熊只管點頭,其實他沒聽懂半個字。 站在那台大控制機器前,他不曉得該怎麼辦。

其他工人好像都很清楚該做什麼,大熊偷偷左看右瞧,發覺旁的工人各自在電鈕開關上按來按去。 眼看工廠管理員馬上又要巡過來了,大熊只好趕快按了一個開關,結果一點動靜都沒有。 管理員朝他喊:「喂!你到底要不要開始工作啊?」熊趕緊用力按那個開關。 機器沒響沒動,也沒爆炸。 只有一個紅燈亮了一下,紅燈一亮,表示工作開始了。 就這樣,森林大熊成了工廠的工人。 每天在機器裡工作,和其他工人一樣。 四月裡,鈴蘭花又盛開了,開在工廠高高的鐵絲網外。 而炎炎夏日裡,青草的碧綠色漸漸轉濃。 接著在八月的夜裡,大熊常常睜著眼睛睡不著。 然後是狂風大雨的季節。

再來,秋天來了。 中午休息時,大熊老是抬頭望著天邊成排南飛的野雁。管理員就說他:「又再作夢了,你這個老無賴!」
沒錯:樹木的顏色越多,大熊就越覺得累:有雪的氣息了,早上他都起不來,非得別的工人硬把他從床上拖起來。 而且工作時他會不知不覺睡著。 一天,管理員氣沖沖的吼:「我們不用懶蟲!快滾,你被開除了!」大熊問:「開除?意思是說,隨便我去哪裡都可以?沒人會擋著我了?」

管理員怒聲咆哮:「你最好馬上就走!別讓我們再看到你!懂了沒?」大熊沒等他吼第二聲,拿起包袱趕緊上路。
他漫無目的的走了一整天,一整夜,沿著高速公路的路肩一直走,大熊數著路過的汽車,可是他在工廠只學會數到五,雪越下越大,大熊只好放棄不數了。 渾身濕透,又凍又餓的大熊,終於走到一家旅館。

旅館櫃臺後頭站著一位職員。 他其實沒什麼事可做,可是裝出一副很忙得樣子,讓大熊等了好久 才問他要什麼。 大熊禮貌的說:「我很累,想要一個房間。」 「哦! 要房間啊?」旅館職員看了大熊好一會兒:「我們不租房間給工人── 更別說是熊了。」 熊問:「對不起,你說什麼?我聽到你說”熊”那個字,你認為我是一隻熊囉?」 旅館職員嚇的臉發白,伸手去抓電話。 大熊已經轉身出了旅館,甚至連門都幫他帶上了。

他慢慢的一步步艱難的走過雪地,往山上森林裡去。 他其實不清楚到底該不該上山去,可是他一直走,一直走,後來走到一個洞口。大熊在洞口坐下來。 他想,假如不這麼累就好了。 我得好好打算一下,現在要怎麼辦才對。他邊想邊打呵欠。他就這麼在那兒坐了好久,望著天空發呆,聽著風兒在樹林間呼嘯,不知不覺讓雪花蓋滿全身。

我是不是忘了什麼重要的事?他想。 可是,到底是什麼呢?

到底人在這世界上存在的意義為何?看完這篇繪本之後,我有這樣的一個想法。而人類無止盡的破壞地球環境,又會帶給下一代的人們什麼威脅呢?這是這個繪本所要傳達的兩個重要的思索,同時也是我對人生的一個新的思索…(要繼續當熊呢?還是當人?)

星期五, 12月 05, 2008

成長

小時候沒玩夠的,長大一定會補玩回來;小時候沒叛逆過的人,長大會很想再叛逆一次。

最近跟大學時代的幾個合唱團的朋友吃飯,有個經常會無厘頭搞怪的同學,最近自創了一個魔術方塊的品牌,也就送了我一個小小的魔術方塊,小時候從來沒認真學過魔術方塊的我,竟然也對這種東西產生興趣,想要解解看。他的魔術方塊還有網站可以參考,據說有一群人專門在研究這種古老的玩具,有些公式可以套用,而他所經營的這個品牌,同時也提供解法公式。

自從那天回去之後,我竟然花了兩天玩這個小玩意兒!像個白癡一樣拿著小小的方塊在那裡轉轉轉,轉到頭昏眼花,轉到天昏地暗,轉到終於了解解法公式在說什麼(五尾你的公式寫的太複雜啦!)。總算把這小東西搞定了,了解之後覺得還不算太難,只是要我花時間背那些公式,我寧願多聽點音樂… :p

不過,有時候人就是這樣,雖然做自己覺得蠻蠢的事,但是好像人生就是要蠢過才會學聰明;一定要瘋過才會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成長也就是這樣了,在混亂中要學習,在安定中求進步;在失敗中求反省,在成功中學謙卑。

好玩的魔術方塊之體驗就到這裡,但是人生的更多經歷還等著我呢!

星期六, 11月 29, 2008

【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觀後感

以往看台灣的歌劇製作,不管唱的是外文,或者中文音樂劇,總覺得製作的水準實在是很不好,尤其是在歌手的專業素養上,以及樂團專業度、導演的處理手法上具有許多爭議…等等。

然而,這次這齣歷時五年籌備的全新台/英語歌劇,雖然在歌手的咬字上仍有一些缺憾,但是已經比我想像中表現的要好很多了。就是這齣,以十九世紀末的北台灣為時空背景,一位加拿大籍傳教士一生的傳奇故事:黑鬚馬偕,讓我對於國內的歌劇製作重拾一點信心。

大學時代因為母校經常舉辦歌劇演出的活動,因此對於歌劇舞台並不陌生,演過歌劇的人都知道,其實歌劇製作是很好玩得一件事,尤其演員們在排練歌劇的過程中,可以培養絕佳的默契及戲劇表演的能力,但是端看導演如何安排演員做出適切的動作、走位等,這些都是很玄妙的技巧。此外,聲樂指導(Coach)及音樂總監對於音樂的要求,也是歌劇成敗最重要的一環。

此次馬偕的製作,最難克服的我想應該是語言上的障礙。連國內歌手在內,要唱好台語都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台語可說是比中文還要複雜的一種語言,除了音調上有所謂的『八音』之外,還有很多字尾截斷的音,及鼻音、閉口音的發音方式,要如何運用美聲唱法來達到台語的演唱效果,是門很大的學問。即便連從小以台語為日常生活用語的人來說,要唱好台語都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更何況這次演出有兩位外籍歌者,包括美國及韓國籍的聲樂家,在演出的難度上也提高不少。

其次是音樂語言上的障礙,金希文老師這次寫作這齣歌劇的風格屬於比較現代的做法,乍聽之下有些布列頓或荀柏格的樣子,有些音樂的片段會讓我想到布列頓的「彼得.格萊姆」,而說唱式(sprechstimme)的風格則是像荀柏格的處理;不過,在和聲色彩及配器用法上仍然有很多金老師自己的風格,這個部份就不是類似其他作曲家的樣子。如果本身不喜歡或不熟悉二十世紀音樂語法的聽眾來說,聽這齣歌劇可能會遇到些瓶頸。還好,這方面的障礙可能會因為本土的故事及台語歌詞的提示之下,對於聽眾接受度上有一點幫助。

這幾天是這齣歌劇的演出,個人聽完第一場(首演)之後的感覺是:是部可聽的歌劇製作。如果有興趣聽聽看本土製作的朋友,可以趁這幾天周休二日,到國家戲劇院觀賞這齣蠻有意思的歌劇。

演出訊息請參考歌劇首頁:http://event.ntch.edu.tw/2008/opera/index.htm

星期日, 11月 23, 2008

【音樂會訊息】2008玩家部落年終音樂會

今年是法國作曲家梅湘(Olivier Messiaen, 1908-1992)100歲冥誕,但是國內的音樂會卻未見有人慶祝,可能是因為他屬於比較冷門的,又是所謂二十世紀的『現代』作曲家吧!

不過,如果喜歡梅湘的朋友有福了,因為今年可能是唯一的一場紀念梅湘的音樂會,也就是由小提琴演奏家李瑄、鋼琴家湯婉君,及大提琴家呂超倫所組成的鋼琴三重奏「玩家部落」,將在耶誕夜演出他甚為有名的作品:世界末日四重奏(或有人翻做時間終止四重奏)。

這次音樂會有許多特別之處,除了演奏梅湘的名作之外,他們更邀請國內十分活躍的青年作曲家:張俊彥,為了這場音樂會量身訂做一套紀念梅湘的曲目,而編制與世界末日四重奏相同,皆為小提琴、大提琴、豎笛及鋼琴所組成(世界首演)。

個人對於梅湘的音樂並沒有特別的印象,只知道他對於鳥類叫聲的研究十分深入,並且使用鳥類叫聲的特性來作曲。而這首世界末日四重奏是在他在二次世界大戰被關入集中營期間,在當中因為生死未卜,而有感而發創作了這樣的作品,並在裡面的音樂家合作演出這部作品,當然他相當幸運,戰後還能從集中營裡活著走出來,因為多半當時進入集中營的人們,等於是被判了死刑,只能默默地等待『時間終止』的一天。


這次很有幸參與張老師這組作品首演的過程,從整理手稿、製譜,一直到即將演出,我都一直抱著十分期待的心情,因為這是一項十分具有時代意義的事情,國外也許有人特別為了梅湘的百歲冥誕而慶祝,誕在素有文化沙漠的台灣來說,這是十分難得的機會(自從拼經濟口號一直被政客濫用之後,文化沙漠的現象便更變本加厲了)。因此,如果耶誕夜您目前還沒有計畫的話,那麼去聽聽這場音樂會,或許是您的最佳選擇!以下是這次演出的訊息:

2008玩家部落年終音樂會-與梅湘對話
玩家部落鋼琴三重奏以室內樂音樂會的形式推廣古典音樂,藉由音樂家一起以樂會友,一同營造玩音樂的氣氛,帶動現場觀眾的情緒。基於玩家部落「獨樂樂、不若 與眾樂樂」的信念,玩家部落的年終壓軸音樂會將邀請豎笛家楊喬惠加入同樂,除此之外,此次更特別加重了國人作曲家參與演出的程度,由國內的青年作曲家張俊 彥操刀主導演出內容。張俊彥將創作一首全新的作品「思念永恆」,回應梅湘在「世界末日」這首曲子中對人性的探討。

演出者:
李瑄(小提琴)
湯婉君(鋼琴)
劉聖文(客席大提琴)
楊喬惠(客席豎笛)
張俊彥(特約作曲家)

演出場次:
12/10 (三) 19: 30 南投縣文化局演藝廳
12/14 (日) 14: 30 台中迴廊咖啡館圓夢廳
12/24 (三) 19: 30 國家演奏廳

曲目:
Messiaen: Quartet for the End of Time
梅湘:世界末日
Chun yien, Chang :In Memory of Eternity

張俊彥:思念永恆(世界首演)

購票請洽:兩廳院購票系統http://www.artsticket.com.tw/

星期二, 11月 18, 2008

由Nodame Cantabile探討台灣與日本音樂環境與人文藝術素養的差異性

最近又觀賞了日前紅極一時,由漫畫改編成連續劇的交響情人夢(Nodame Cantabile)續集,也就是將故事繼續延伸到主人翁千秋真一與野田惠往歐洲發展的特別篇:Nodame Cantabile SP。因為之前朋友的介紹,一向從不看日劇的我,竟也被這齣劇給深深吸引了,原因當然不是當中搞笑的成份,而是,我從這齣日劇中,看見了日本與台灣在音樂環境與人文藝術素養上的差異,而有所感嘆與想法。

首先不免俗地介紹一下劇情的發展,之前的劇情提要就參考一下我很久以前所寫的一篇文章。千秋真一在結束大學學業並與Raising Star Orchsetra舉行耶誕公演之後,開始展開歐洲發展的生活。首先在布拉格欣賞了他小時候的老師Sebastaino Viera的演奏會,感動之餘,則開始籌劃參加四年一度的指揮大賽,並在賽中脫穎而出,成為首獎得主。而學妹野田惠則在一個中世紀的城堡中開出了人生第一場獨奏會,兩人雖在劇中的感情因為一些誤會而造成不和,但到最後千秋還是接受了野田,並在歐洲展開他的音樂人生,不僅在日本巡迴演出時取得成功,也在歐洲的首演中獲得成功,踏出他成功的第一步。

在劇中不僅詳細了描述了指揮比賽的實際狀況,並且也將日本與歐洲的音樂環境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古典音樂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也由這齣日劇表露無遺,其實日本在明治維新的全面西化過程中,他們不僅僅是在技術上完全跟進,甚至有超越歐美的程度,而在人文藝術方面的進步,也完完全全拷貝了歐洲古典音樂的樣板,雖然稱不上是有新的變化,但是藝術人文的文化薰陶,卻是他們國民欣賞音樂的基本常識;反觀國內,古典音樂似乎已成為六年級以前的人類所喜愛的音樂類型,完全無法深入現在年輕人的音樂欣賞領域當中,那現在年輕人聽些什麼呢?不外乎台面上(而所謂台面上指的是電視媒體)見的到的那些所謂創作型歌手,或者星x N班所唱的,沒什麼內涵,也不知道自己在聽些什麼的音樂。說起來實在是非常悲慘,因為精緻的藝術已經不被普羅大眾所喜愛,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浮面的、毫無深度的音樂(甚至可以說那根本不是音樂),讓人十分憂心那些東西對於新世代人們的重大影響。

『交響情人夢』是個喚醒一些年輕人開始對於古典音樂產生感動的媒介,藉由搞笑、非正經但是卻深深吸引年輕人的表演方式,以及日本精緻偶像劇的傳統,讓閱聽者產生深刻的印象,這不僅已經帶來一陣風潮,也是推廣古典音樂的另類管道。為什麼日本人能,我們卻不能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台灣人短視近利、唯利是圖的個性,也就造就了這樣的粗糙文化,我們只會模仿,因為這樣比較快,節省成本,但是換來的卻是文化從根基的徹底腐化。人們不再追求美的事物,只會向錢看,包括現在的政府,口口聲聲的拼經濟,到頭來他們可能會發現,人民的素質急速下滑,對下一代所造成的影響,可能比經濟衰退還要嚴重很多。因為這樣下去便會使文化水平低落,使台灣失去競爭力,所謂的拼經濟,到頭來也會是一場空,因為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拼,沒有人知道。

在上位者應該要有智慧來化解這樣的悲劇,可惜現今台灣政壇並沒有這樣的領導者,政治早已成為政客操弄政權的腐敗平台,所有的『文化』口號,到最後正如馬英九所說:「馬上好」只是我們競選的口號而已,並不是實際上會發生的事喔!請大家不要太在意阿...(O. S. 但是重點是只要我可以選上、A飽錢就好,管他是不是馬上好!)當文化也成為政治操弄的手段時,這個社會大概也已經沒救了吧!因為甚至連文化機構也落入了這樣物化的圈套之中。這是生活在台灣的我感覺到最悲哀,也最痛心的事。希望有生之年,可以重新復興藝術人文的領域,使人的生活品質與心靈得到更豐富的灌溉與充實,進而改變並瓦解社會上的暴戾之氣,與操控台灣命運的邪惡力量。

星期五, 10月 31, 2008

【音樂會訊息】:生命的足跡—音契聖誕音樂會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回想以前大學時代的聖誕節,就覺得特別溫馨。因為每年有好幾千人都會慕名而來參加的鐘樓,我幾乎每年都是在底下唱歌倒數聖誕節的到來。

大學畢業以後,每年的聖誕我還是會很想回東海,只不過通常事與願違,因為聖誕節往往會有很多的活動,包括音樂會、獻詩等,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是應接不暇。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的十二月與懷恩堂很有緣,因為接連好多場音樂會都在那裡舉行,其中有一場就是這場音契合唱管絃樂團的聖誕音樂會。

這次的音樂會名稱為:生命的足跡。金老師喜歡在音樂會的當中帶給會眾一些信息,與生命的探討,因此這次也有一些探討生命的曲目,也包括神與人之間的互動。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次音契在聖誕節所規劃的音樂會。以下是音樂會的演出相關訊息:

音契合唱管絃樂團2008聖誕音樂會

指揮:金希文
演出地點:懷恩堂(新生南路三段91號)
台北神召會(民權西路53號3樓)
演出時間:12/7 (日) 19: 30 台北神召會(台語場)
12/12 (五) 19: 30 浸信會懷恩堂(台語場)
12/13 (六) 16: 00 浸信會懷恩堂(青少年場)
12/12 (六) 19: 30 浸信會懷恩堂(國語場)

索票入場,請洽:(11/15開始索票)
校園書房
以琳書房
中國主日學協會
靈糧書房士林店
浸文書坊
空中英語教室板橋門市
台北神召會藝文廣場

星期四, 10月 09, 2008

「我的CD收藏館」編號0005:Great Choral Classics

這是一張以聖樂合唱為主的專輯,裡面有阿雷格里(Gregorio Allegri, 1582-1652)的求主垂憐等著名的合唱曲目,是一張入門合唱很好的專輯之一。

這首求主垂憐是很有名的合唱作品,相傳音樂神童莫札特,在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在西斯汀禮拜堂聽了這首歌,因為實在是太喜歡了,就默默地把它記在腦中,一回到家,他便把這首曲子從頭到尾默寫出來。因為當時這首曲子是不能傳唱的,也就是譜是不會外流,而他將樂譜默記而重抄了一次,傳到了教會的時候,教廷相當震怒,原本以為他的譜是偷來的,但後來得知是他憑著記憶寫出時,也大感驚訝,後來也就原諒他的這個行為,這也成為他的著名事蹟之一。

除了求主垂憐之外,這張專輯還有巴羅克晚期的重要作曲家之一維瓦第(Antonio Vivaldi, 1675-1741)的名作:榮耀頌( Gloria, RV 589)即威廉‧拜爾德(William Byrd, 1543 - 1623)的聖體頌(Ave verum corpus)及帕勒斯特利納(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c. 1525 - 1594))的聖母悼歌(Stabat Mater)...等。都是很經典的合唱曲目,不容錯過的一張唱片。

星期一, 9月 15, 2008

出國之路

我的許多同學,已經早在我研究所畢業之前,就去國外踅了一趟,現在的我才打算出國,其實也算有點晚了,不過我還是想到國外拿最高演奏文憑(或博士學位)。

德國,是一個十分嚴謹的國家,也正因為他的國家是如此,在音樂史上也造就了不可抹滅的大師,如:巴赫(J. S. Bach)、貝多芬(L. van Beethoven)、布拉姆斯(J. Brahms)...等等。除了大家所熟知的3B之外,當然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詳述了,畢竟不是在討論音樂史。

並非完全嚮往出國沾沾洋墨水的心態,可能是許多想出國的人沒想過的,我便是如此。去國外,無非是想過一種完全新的生活,體會完全不同的民族文化,與當地的生活習慣...等。並且藉由在歐洲唸書,多去幾個我很想去的國家遊歷,像孔子周遊列國一樣。

再者,接受全然歐洲的音樂訓練,對我來說是一大挑戰,就因為他們的一絲不茍,才能讓我可以進步迅速。另外,精通另一個語言,也是我的目的之一,學會英語以外的另一種外國語,的確是我可以立足音樂世界的一項利器,不僅在指揮中需要,也在一般的生活中需要,因此,我開始了學習德文的過程。

從最基礎的字母開始學起,並學會說一些簡單的句子,我想這是我退伍後最快會達到的一個第一項努力。上了生平第一堂德文課之後,我發現其實德文沒有我想像中的難(可能當我開始學習文法的時候,才會遇上瓶頸吧!),上起課來也覺得尚能接受。

我相信,只要努力,沒有什麼學不會的事。
Deutschland, Ich komme!

星期一, 9月 08, 2008

退伍後的第一場

在退伍之後的兩個禮拜內,我馬上接了一場小演出。講小演出當然不一定是很小規模的,但是演唱的部份的確只是小演出的程度而已。

在老師的介紹之下,我到了國內推廣音樂著名的團體唱合唱,也因此在一天之內成為他們的團員。
這是一場不錯的表演,如果大家有興趣也有空的話,歡迎來聽。

演出資訊如下:

愛與死-時代篇Liebe und Tod - Current Chapter

●主辦: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演 出:音契合唱管絃樂團
指 揮:金希文
小提琴:徐千黛
女高音:羅明芳
次女高音:翁若珮
編舞∕舞者:陳秋吟
舞者:楊美蓉、葉文榜、侯怡伶

2008/9/24 19:30 國家音樂廳 300/500/800/1000/1200

售票請洽:年代售票系統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08842

★兩廳院之友九折優惠、10張團購九折優惠、20張以上團購八折優惠。 8/31前,購票滿5000元,9月起,購票滿10000元,贈送金希文限量《愛與死》總 譜簽名裱框乙份

星期日, 8月 17, 2008

新的人生階段即將開始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我也快要退伍了...

回首這一年,經歷了很多事情
到了現在這個階段,竟然開始覺得有點感傷,畢竟一個地方待了這麼久,對於那裡的人事物,
都有一定的感情,雖然當兵一直是我覺得人生中的一塊絆腳石,但是其實真正有獲得的,也是我自己。

無論是體能上的進步,或者對於面對人生的態度,在這一年當中,都有很大的進步。
最重要的我覺得是態度。

那種積極的處事態度,以及面對人生應有的勇氣,
在當兵前我承認我很容易卻步,
但是想想,一生只能過一次,為何不敢好好地闖出一番天地呢?
沒什麼好怕的,我對自己這麼說。

星期六, 5月 31, 2008

好書推薦:如何從唱片裡聽門道Performing Music in the Age of Recording(中)

這本書的細節很多,尤其是在討論個別的作品時,常常會提到一些譜例,要是沒有音樂或樂譜的輔助,恐怕會很難繼續下去。除非對音樂非常熟悉,甚至到了會背的境界,我想才有可能完全了解作者在文中提到的那些細節吧!

因此這篇討論的就不會著重於那枝微末節的事情,而會將重點擺在音樂的詮釋及傳承上。
第五章開始討論一系列權威性的問題,包括作曲家、演奏學派及考古演奏這三方面。首先是關於作曲家的權威性問題。

這並不是說作曲家講的話並不能算數,而是在於幾個層面:作曲家同時也是自己作品的演出者,是否就是最佳詮釋?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而這句話往往也會從作曲家本人親口說出來。就算是作曲家本人所詮釋的錄音,也只能當作一個參考,讓我們了解比較接近於作曲家本人想要呈現的感覺,或是作曲家本身根據當時演奏的習慣及傳統,所表現出來的其中一種詮釋方式。

另外,由作曲家本人指導,或者經由好幾代的師徒傳承,這其中也可能會參雜一些個人的想法進去,畢竟時代在演進的過程中,所謂演奏的傳統也不斷地在更新,因此傳承的複雜度,可能並非一般人所能夠想像,畢竟一個人不可能完完全全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更何況是要去討論極為細膩的音樂作品詮釋問題。

書中舉英國作曲家艾爾加為例,說明即便是他本人首肯的,或者是他自己指揮或指導的演出,可能也會隨著他年紀的不同,或者演出當時心情的不一而有所改變,作曲家的錄音只不過是他提供出一種自己演奏作品的其中一個可能性而已,況且作曲家也曾經"活"過,只要是個活人,就會每天不停地變動,想法自然是不會一成不變的。

底下舉的更多作曲家的例子,也是在說明這個現象,這個部份的細節就不在這討論了,有興趣的客倌可以自己找書來翻翻吧!第五章的重點在於:想要詮釋好一個作曲家的作品,必須先了解他這個人的思維模式,從思考的方向、內容及時代的趨勢演進...等,相互搭配之下,便能逐漸修飾成作曲者心目中真正想要的聲音。(待續)

星期六, 5月 24, 2008

與大師的相遇:Penderecki音樂會後雜感

這星期五的音樂會,可說是歷年來聽過所謂大師音樂會中,最令我震憾的一場,因為作曲家親臨現場並指揮整場音樂會的機會並不多,尤其Penderecki以75歲的高齡,在台上的熱情深深感動我內心。首次來台的Penderecki帶來一首弦樂團的小交響曲,及一首法國號協奏曲,下半場則指揮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

也許是為了顧及票房吧!特別安排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尤其是出現在日劇交響情人夢當中的主題音樂,很可能有一些人會為了貝多芬而去聽這場音樂會。我本身的確也是很期待的,不過,上半場聽完兩首Penderecki自己指揮自己的作品,與下半場指揮貝七相較之下,居然與我原先的預期完全相反,我本來期待NSO在貝多芬的表現會比較令人激賞,但是結果卻不是這樣。

上半場兩首Penderecki自己的作品,不僅詮釋上相當好(畢竟是作曲家本人指揮的),樂團的表現也還算不錯,除了小交響曲的幾位獨奏者實在令人感到遺憾。法國號協奏曲的獨奏家,真的是我目前聽過最好的法國號演奏者,雖然有時候樂團的粗暴會導致法國號聽不太到,但是他的功力的確令人印象深刻,穿透力十足的演奏,相信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因此在上半場結束時,他又獨自吹奏了一首梅湘的作品,也是十分驚人且印象深刻的演出。

下半場的曲目,因為自己有總譜,便帶去對照著樂曲進行來觀看,但是令人大失所望的,是樂團相當不敬業的演出,畢竟貝七對於NSO來說已經不是新曲目,再說又是大師指導,樂團的積極度並不夠,讓人相當不滿意。再加上錯誤百出的管樂,不僅運音(articulation)不統一,對於節奏的認知也差異甚大,著實令人覺得不悅!上半場聽完的舒暢感受,到了下半場演完之後,我頓時覺得背部很痠痛,讓我只能一直從不斷回想大師的熱情而快慰許多,從他那對作曲家作品的尊敬,及以作曲家的身份來進行指揮,那種真實感恐怕不是一般指揮能夠比擬的,也因為這樣,貝多芬突然也就親臨現場了一剎那!

此次能夠體會大師親臨的感受,著實讓我覺得震撼!這段軍旅生涯讓我的腦袋有一段時間幾乎停止思考了,每天只是做著同樣的事情,一點啟發性都沒有,好像白活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趁著這一次音樂會,我也重新思考了許多關於傳承的問題,我很慶幸自己有一位大師可以跟隨,不像其他的音樂家,只能夠透過樂譜與作曲家對話,從他對於音樂創作的理念,以及對於人生的想法,都在在地讓我震撼,這種震撼遠比一生可能只見過那麼一次面的Penderecki還要更加真實。因此我早已在心中下了一個決定,那就是今生一定要把握這位大師,成為他的傳承之人,將他的音樂與哲思,繼續傳給後世的人們。

星期六, 5月 10, 2008

第一次見到北斗七星的感動與啟發

那天,拖著原本疲憊的身軀,從旅部大樓步行回寢室,抬頭向天空望去,眼前所見的便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但是在都市長大的我,從來沒有真正親眼看過北斗七星,因此非常興奮,並且發揮了我一點小小的星象學常識,尋找北極星的所在。

原來,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看起來的範圍是很大的,而且非常明顯。相較之下,北極星就顯得黯淡很多。我試著要尋找仙后座與小熊星座,但並沒有看到,倒是無意間看到了天蠍座。星座的知識瞬間完全不夠用了...

不過,另外的啟發是,星星的永恆,使我想到成為永恆的重要。身為音樂家的使命之一,就是將人類的偉大心靈,透過音樂作品的傳播與創造,留下永恆的印記。青春的祕訣,在於擁有這些無可取代的力量,以及傳承永恆的能力。以人類的格局來說,宇宙中的星星,可說是永恆的象徵,因為他們的壽命遠比人類長遠,千百年來,人類透過星空獲得的啟示,除了永恆的追求之外,還有浪漫的神話故事,也是很多人心目中很嚮往的夢幻世界。

我對於夢幻世界沒有嚮往,但是我嚮往成為永恆。

星期五, 2月 22, 2008

好書推薦:如何從唱片裡聽門道Performing Music in the Age of Recording(上)

一開始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以為又是唱片評鑑的爛書,因為它的標題叫做如何從唱片裡聽門道,而書腰上的介紹,更是讓我倒盡味口,不曉得是哪位仁兄寫的...(您確信「不朽」就是不朽嗎?您以為「經典」就是永恆不變嗎?答案:錯!

但是,我還是將它翻了翻,仔細一看它的副標題(其實是這本書真正的書名),錄音時代的演奏藝術,讓我進一步想要看看它到底內容在寫什麼。這其實是一本論文,是作者Robert Phillip的博士論文,探討錄音時代的演奏,與錄音時代之前的演奏,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並且揭露了許多錄音時代以前演奏家的演奏習慣,以及當時對音樂要求的細緻程度,可能並非我們所想像的,大師級的演奏家就真的很精準,透過早期的唱片錄音,可以尋得一些蛛絲馬跡。

這本書共分為八章:
一、錄音出現前的生活
二、錄音的經驗
三、合奏與自由:管絃樂團
四、合奏與自由:室內樂團體與鋼琴家
五、權威性的問題:作曲家
六、權威性的問題:演奏學派
七、權威性的問題:考古演奏
八、回顧過去:二十世紀的教訓

由於我目前只看到第四章,因此分享前面幾章我看完的感想。第一章簡述了錄音時代之前的音樂演奏狀況,最令我意外的,是有許多專業的管絃樂團,居然在演出前是完全不排練的,這個音樂界的現象以英國最為明顯。其原因除了給團員的排練費用實在太高了,以致於樂團會以盡量精簡的時間來排練,雖然效果一定是粗糙的,但是卻能夠省下不少演出的預算。

但是這樣的情形,在錄音技術出現、逐漸成熟時,有了很大的改變。演奏家開始鑽研更完美的技巧,以達到完美的境界,完全是因為錄音能夠聽見自己的缺點,而現場演出時演奏者並不能完全聽到自己所演奏出來的效果,以及聲音。藉由錄音,首先讓演奏者自己能夠有反省的機會,也了解到自己的演出並非自己想像中完美,由他人聽來的聲音是如何,更能夠從錄音中完整地被記錄下來。

第二章敘述的錄音經驗,對我來說,也算是很深刻的體會。因為我本身也有過幾次進錄音室錄音的經驗,以及一次製作唱片的經驗。最早注意到自己聽到自己唱歌的聲音與別人聽見的聲音不同,是在上課時錄下自己的聲音,重聽時赫然發現與自己想像中差距甚遠,因此有了極大的進步空間。而製作唱片的經驗,更是讓我體會到了後製作的艱辛過程,以及複雜繁瑣的剪接技術(當時為了留下高中管樂團的記錄,在我擔任指導老師期間,便與幾位學弟妹,著手製作了一張管樂的錄音專輯)。

書中所提到的錄音哲學,也就是演奏家與唱片製作人所持的態度,會分為兩種形態,一種是堅持演奏家以最少的次數,錄製成完美的錄音;另一種則是要求音樂的完美性,也就是不管錄多少次,也要取出最適當的片段,並透過無數次的剪接,完成聽起來『完美無暇』的錄音。不管哪一種態度,都必須取得一個平衡點,以達到錄音完成的結果。在我製作那張專輯的時候,便有相同的感受,要求樂團在演奏時盡量一氣呵成,是我本能性的要求,沒想到在大師伯恩斯坦(L. Bernstein, 1918-1990)一次與倫敦交響樂團合作錄製「春之祭 」時的情況,也與我錄這張專輯時所作的決定是相同的。「嚴格來講,五個小時後,我們已經錄下了非常好的演出,但是每個人都失去在亞伯特廳音樂會上的熱情。當天的工作時間只剩下一個小時,伯恩斯坦做了一件驚人的事。他問一整天不斷演奏著史特拉溫斯基那些要命樂句的樂團,是不是還有力氣與欲望把整首曲子從頭到尾一次演完...」(p. 67),當然,後來我們聽到的那個版本,便是這個被激起熱情的最終版本,加上一些之前錄製的片段剪接而成。

(待續)

星期六, 2月 16, 2008

成長的開始

無意間在以前高中校友團的家族中看到那位負責人,其實是之前我不看好的學弟,居然在家族網頁中提到,為了要穩定校友團的發展,開始固定排練時間的消息。

看到他這樣子宣佈,我感到很欣慰,心裡面想:「這孩子總算長大了!」其實人本來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一直不斷地遇到挫折,正如同我之前很嚴厲地告訴他,若是校友團無法常態性練習,那麼是絕對不可能有所成長的。他原本一直持著玩玩的心態,所以不贊同我的說法。本來找我當指導老師的事情,也因為種種因素而暫時取消,也許真的是我給他的考驗吧,還有在他主辦過第二屆的校友團演出之後,態度也明顯改變很多。或許,這真的是他成長的開始吧...

每個人的生命狀態,都是一直不斷地在改變,有些人朝著積極正面的方向去走;有些人則走向灰暗、消極之路,端看他自己對人生的定位是如何。而成長並非如此容易,正如蝴蝶從蛹羽化的過程一樣,未經過自己的掙扎,是很難呈現出最後漂亮的結果的,如果我們在蛹化蝶的過程中,擅自幫助他們一把,結果可能是那隻蝴蝶,因為翅膀在掙脫出蛹殼的時候並未將水分擠出,導致他的翅膀因過於潮濕而無法順利展開,反而破壞了他應有的生長成果。

如果當時我的當頭棒喝,對他產生不了作用,或許校友團就沒有今日的成績了。但是關鍵仍然是在他自己身上,若我強加以要求,可能對他並非好事,也許校友團會因此不了了之。

看到他的例子,也讓我自己有很深的體悟,自己的成長是需要靠自己完成的,沒有人可以代替你自己的位置,如果自己不求長進,那麼就算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師來教育你,可能也不會有任何進步的!

星期日, 2月 10, 2008

「我的CD收藏館」編號0004:Yo-Yo Ma inspired by Bach

開始聽大提琴的音樂,就是從這張馬友友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開始的。

非常喜歡大提琴的聲音,那種時而渾厚低沈、時而高亢激昂,並且接近人聲音域的樂器,它的低沈不會讓人覺得毛骨悚然,而是一種樸實的感覺;而它的高亢,也絕非尖銳激烈的,而是一種溫暖、具有母性慈愛的光輝。因此有很多作曲家很喜歡用大提琴這項樂器,作為他們創作時聲音的媒介。

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其調性分別為G大調、d小調、C大調、降E大調、c小調、D大調。當時組曲的形式,通常由五首舞曲所組成:阿勒曼舞曲(Allemante)、庫朗舞曲(Courante)、薩拉邦德舞曲(Sarabande)、小步舞曲(Menuetto) 1、吉格舞曲(Gigue),而在這些舞曲的前面,會加上一段前奏曲(Prelude),組成六個樂章的形式。在當時來說,這些舞曲常被運用在一些沙龍的場合使用,是真正拿來跳舞的。

事實上這並不是馬友友第一次錄製這套作品(1997),大約在這錄音的十四年前(1983),他第一次錄了這個作品,第二次不僅僅是錄音,他同時還結合了各種不同領域的專家,由巴赫這套作品共同激發了對不同領域的靈感,包括園藝設計家、建築師、編舞家、電影導演、歌舞伎大師、冰上芭蕾舞者等六種不同的領域,皆發揮了他們各種領域的專業,並且超越了他們原有的限制,成為一種跨領域、時空的結合。這個錄音與影片製作,距今已經有十一年的時間,但是他們的想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可以對這套作品有其他靈感的創發。如果您喜歡大提琴的音色,那麼不妨到唱片行找找這張雙CD的專輯,絕對會讓你有不同於以往聽到電影配樂中出現的,或是其他地方聽到的大提琴的感覺。

註1:除了小步舞曲之外,第五樂章通常會有不同的舞曲穿插,並加以變化:例如第一號、第二號採用小步舞曲,第三號、第四號則使用布雷舞曲(Bouree),第五號、第六號則使用了嘉禾舞曲(Gavotte)。

相關連結:馬友友談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星期六, 2月 02, 2008

「我的CD收藏館」編號0003:Barber's Adagio

我很喜歡這個作品。
已經忘記第一次聽到這個作品是什麼時候了,但是當時第一次聽,就十分震撼,一直以來,我對於這個作品一直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所以有陣子在收集一系列的卡農、慢板及G弦之歌時,就看到這張專輯,當場二話不說就敗了...

這張專輯,收錄了好幾個版本的巴伯慢板,各種編制、樂器組合,甚至還有無伴奏合唱,這也是作曲家本人改編的。巴伯在25歲時就創作了這麼扣人心弦的作品,也因為這首作品讓他名氣水漲船高,但是卻也終身無法超越這個作品的成就,因此他最耳熟的作品也就只有這麼一曲了。

原編制是寫給弦樂四重奏,原本當然就是他弦樂四重奏中的慢板樂章,只是因為太受到歡迎,因此他後來就將四重奏的版本改編為弦樂團演奏,也是我們最常聽到的編制。晚年他又將編制改編為混聲四部的無伴奏合唱曲Agnus Dei,也成為相當常聽到的編制,慢慢鋪陳所製造的高潮,常讓人感受到淡淡的哀傷,因此在電影「前進高棉」、「象人」當中也採用了這個曲子,強烈的張力,讓我每每在夜晚寧靜時分聆聽這個作品,都會悵然落淚,由心底浮現而出的悲傷,我想這應該就是他的成功之處吧!

「我的CD收藏館」編號0002:The Sum Of Us


開始迷上合唱,就是從無伴奏合唱開始的,人聲真的是一種很奇特的樂器,男生與女生的聲音大不同,而當合在一起的時候,又能夠互相融合,成為另一種和諧的聲音,無須任何樂器的加入,就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因此,無伴奏合唱的唱片,自然就成為我音樂收藏的類型之一。

這次介紹的這張專輯,是一個澳洲的團體:北方點子(The Idea Of North),這是一個四個人的團體,人數雖然很少,一個聲部只有一位,還必須製造現代無伴奏合唱中常出現的人聲打擊樂(vocal percussion),通常具有人聲打擊樂的團體,像著名的真實之聲(The Real Group)就是由五個人組成的,但是這個團中擔任男低音的Andrew Piper,便常常一邊唱Bass的部份,一邊還要當“鼓“或者“鈸“,實在是相當高難度的表演。

北方點子是目前最具潛力的人聲團體之一,團員皆有相當出色而且紮實的古典音樂基礎,主要以嶄新的編曲,將巴赫、柯爾朴特、史汀等音樂融合爵士、靈魂、福音歌曲等重新詮釋,乾淨而醇厚的音色是我很喜歡這個團的一點,如果各位客倌有興趣,不妨到唱片行搜尋一下這張專輯:The Idea of North: The Sum Of Us

北方點子的官方網站:http://www.idea.com.au/

星期六, 1月 26, 2008

「我的CD收藏館」編號0001:The Greatest Cinema Choral Classics

最近開始整理自己的CD收藏,就從最近採買的開始介紹吧!
這是一張錄製電影配樂中有合唱的部份,
有很耳熟能詳的「魔戒」、「放牛班的春天」、「達文西密碼」...等等
而且這是一張雙CD的專輯,價位也算合理,屬於一般中價位的唱片。
雖然並沒有辦法像電影原聲帶那樣的原音重現,因為這是重新灌錄的唱片,樂團與合唱團都不是原來的團體,因此總是會有一段差距,但是音樂本身呈現的效果,可以讓我們去回想電影中的畫面,也別有一番趣味。

星期日, 1月 20, 2008

不斷重複的軍旅生涯週期

下部隊也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了,每次回營就會期待下一次的放假,如此不斷重複的渡過我的軍旅生涯。

軍中的生活,無時無刻都充滿了壓力,或許這也有好處,至少我不會整天待在電腦前面,身體會變得更健康。但是也有壞處的,有人說我到軍中之後,氣質改變了不少,變得更有野性了。這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那種因為浸潤在三字經裡的粗野世界,而影響了我的面相,久了之後,我可能也會開始跟他們一般見識吧!

因此我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定力,因為接觸那些人,會讓我變得粗俗,那麼我就當那些話都是耳邊風,專心一致地計畫自己的未來,我想這樣才是最妥當的方式吧!這是比較消極的想法,更積極的話,就是開始改變周遭人的氣質。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