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月 22, 2008

好書推薦:如何從唱片裡聽門道Performing Music in the Age of Recording(上)

一開始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以為又是唱片評鑑的爛書,因為它的標題叫做如何從唱片裡聽門道,而書腰上的介紹,更是讓我倒盡味口,不曉得是哪位仁兄寫的...(您確信「不朽」就是不朽嗎?您以為「經典」就是永恆不變嗎?答案:錯!

但是,我還是將它翻了翻,仔細一看它的副標題(其實是這本書真正的書名),錄音時代的演奏藝術,讓我進一步想要看看它到底內容在寫什麼。這其實是一本論文,是作者Robert Phillip的博士論文,探討錄音時代的演奏,與錄音時代之前的演奏,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並且揭露了許多錄音時代以前演奏家的演奏習慣,以及當時對音樂要求的細緻程度,可能並非我們所想像的,大師級的演奏家就真的很精準,透過早期的唱片錄音,可以尋得一些蛛絲馬跡。

這本書共分為八章:
一、錄音出現前的生活
二、錄音的經驗
三、合奏與自由:管絃樂團
四、合奏與自由:室內樂團體與鋼琴家
五、權威性的問題:作曲家
六、權威性的問題:演奏學派
七、權威性的問題:考古演奏
八、回顧過去:二十世紀的教訓

由於我目前只看到第四章,因此分享前面幾章我看完的感想。第一章簡述了錄音時代之前的音樂演奏狀況,最令我意外的,是有許多專業的管絃樂團,居然在演出前是完全不排練的,這個音樂界的現象以英國最為明顯。其原因除了給團員的排練費用實在太高了,以致於樂團會以盡量精簡的時間來排練,雖然效果一定是粗糙的,但是卻能夠省下不少演出的預算。

但是這樣的情形,在錄音技術出現、逐漸成熟時,有了很大的改變。演奏家開始鑽研更完美的技巧,以達到完美的境界,完全是因為錄音能夠聽見自己的缺點,而現場演出時演奏者並不能完全聽到自己所演奏出來的效果,以及聲音。藉由錄音,首先讓演奏者自己能夠有反省的機會,也了解到自己的演出並非自己想像中完美,由他人聽來的聲音是如何,更能夠從錄音中完整地被記錄下來。

第二章敘述的錄音經驗,對我來說,也算是很深刻的體會。因為我本身也有過幾次進錄音室錄音的經驗,以及一次製作唱片的經驗。最早注意到自己聽到自己唱歌的聲音與別人聽見的聲音不同,是在上課時錄下自己的聲音,重聽時赫然發現與自己想像中差距甚遠,因此有了極大的進步空間。而製作唱片的經驗,更是讓我體會到了後製作的艱辛過程,以及複雜繁瑣的剪接技術(當時為了留下高中管樂團的記錄,在我擔任指導老師期間,便與幾位學弟妹,著手製作了一張管樂的錄音專輯)。

書中所提到的錄音哲學,也就是演奏家與唱片製作人所持的態度,會分為兩種形態,一種是堅持演奏家以最少的次數,錄製成完美的錄音;另一種則是要求音樂的完美性,也就是不管錄多少次,也要取出最適當的片段,並透過無數次的剪接,完成聽起來『完美無暇』的錄音。不管哪一種態度,都必須取得一個平衡點,以達到錄音完成的結果。在我製作那張專輯的時候,便有相同的感受,要求樂團在演奏時盡量一氣呵成,是我本能性的要求,沒想到在大師伯恩斯坦(L. Bernstein, 1918-1990)一次與倫敦交響樂團合作錄製「春之祭 」時的情況,也與我錄這張專輯時所作的決定是相同的。「嚴格來講,五個小時後,我們已經錄下了非常好的演出,但是每個人都失去在亞伯特廳音樂會上的熱情。當天的工作時間只剩下一個小時,伯恩斯坦做了一件驚人的事。他問一整天不斷演奏著史特拉溫斯基那些要命樂句的樂團,是不是還有力氣與欲望把整首曲子從頭到尾一次演完...」(p. 67),當然,後來我們聽到的那個版本,便是這個被激起熱情的最終版本,加上一些之前錄製的片段剪接而成。

(待續)

星期六, 2月 16, 2008

成長的開始

無意間在以前高中校友團的家族中看到那位負責人,其實是之前我不看好的學弟,居然在家族網頁中提到,為了要穩定校友團的發展,開始固定排練時間的消息。

看到他這樣子宣佈,我感到很欣慰,心裡面想:「這孩子總算長大了!」其實人本來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一直不斷地遇到挫折,正如同我之前很嚴厲地告訴他,若是校友團無法常態性練習,那麼是絕對不可能有所成長的。他原本一直持著玩玩的心態,所以不贊同我的說法。本來找我當指導老師的事情,也因為種種因素而暫時取消,也許真的是我給他的考驗吧,還有在他主辦過第二屆的校友團演出之後,態度也明顯改變很多。或許,這真的是他成長的開始吧...

每個人的生命狀態,都是一直不斷地在改變,有些人朝著積極正面的方向去走;有些人則走向灰暗、消極之路,端看他自己對人生的定位是如何。而成長並非如此容易,正如蝴蝶從蛹羽化的過程一樣,未經過自己的掙扎,是很難呈現出最後漂亮的結果的,如果我們在蛹化蝶的過程中,擅自幫助他們一把,結果可能是那隻蝴蝶,因為翅膀在掙脫出蛹殼的時候並未將水分擠出,導致他的翅膀因過於潮濕而無法順利展開,反而破壞了他應有的生長成果。

如果當時我的當頭棒喝,對他產生不了作用,或許校友團就沒有今日的成績了。但是關鍵仍然是在他自己身上,若我強加以要求,可能對他並非好事,也許校友團會因此不了了之。

看到他的例子,也讓我自己有很深的體悟,自己的成長是需要靠自己完成的,沒有人可以代替你自己的位置,如果自己不求長進,那麼就算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師來教育你,可能也不會有任何進步的!

星期日, 2月 10, 2008

「我的CD收藏館」編號0004:Yo-Yo Ma inspired by Bach

開始聽大提琴的音樂,就是從這張馬友友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開始的。

非常喜歡大提琴的聲音,那種時而渾厚低沈、時而高亢激昂,並且接近人聲音域的樂器,它的低沈不會讓人覺得毛骨悚然,而是一種樸實的感覺;而它的高亢,也絕非尖銳激烈的,而是一種溫暖、具有母性慈愛的光輝。因此有很多作曲家很喜歡用大提琴這項樂器,作為他們創作時聲音的媒介。

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其調性分別為G大調、d小調、C大調、降E大調、c小調、D大調。當時組曲的形式,通常由五首舞曲所組成:阿勒曼舞曲(Allemante)、庫朗舞曲(Courante)、薩拉邦德舞曲(Sarabande)、小步舞曲(Menuetto) 1、吉格舞曲(Gigue),而在這些舞曲的前面,會加上一段前奏曲(Prelude),組成六個樂章的形式。在當時來說,這些舞曲常被運用在一些沙龍的場合使用,是真正拿來跳舞的。

事實上這並不是馬友友第一次錄製這套作品(1997),大約在這錄音的十四年前(1983),他第一次錄了這個作品,第二次不僅僅是錄音,他同時還結合了各種不同領域的專家,由巴赫這套作品共同激發了對不同領域的靈感,包括園藝設計家、建築師、編舞家、電影導演、歌舞伎大師、冰上芭蕾舞者等六種不同的領域,皆發揮了他們各種領域的專業,並且超越了他們原有的限制,成為一種跨領域、時空的結合。這個錄音與影片製作,距今已經有十一年的時間,但是他們的想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可以對這套作品有其他靈感的創發。如果您喜歡大提琴的音色,那麼不妨到唱片行找找這張雙CD的專輯,絕對會讓你有不同於以往聽到電影配樂中出現的,或是其他地方聽到的大提琴的感覺。

註1:除了小步舞曲之外,第五樂章通常會有不同的舞曲穿插,並加以變化:例如第一號、第二號採用小步舞曲,第三號、第四號則使用布雷舞曲(Bouree),第五號、第六號則使用了嘉禾舞曲(Gavotte)。

相關連結:馬友友談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星期六, 2月 02, 2008

「我的CD收藏館」編號0003:Barber's Adagio

我很喜歡這個作品。
已經忘記第一次聽到這個作品是什麼時候了,但是當時第一次聽,就十分震撼,一直以來,我對於這個作品一直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所以有陣子在收集一系列的卡農、慢板及G弦之歌時,就看到這張專輯,當場二話不說就敗了...

這張專輯,收錄了好幾個版本的巴伯慢板,各種編制、樂器組合,甚至還有無伴奏合唱,這也是作曲家本人改編的。巴伯在25歲時就創作了這麼扣人心弦的作品,也因為這首作品讓他名氣水漲船高,但是卻也終身無法超越這個作品的成就,因此他最耳熟的作品也就只有這麼一曲了。

原編制是寫給弦樂四重奏,原本當然就是他弦樂四重奏中的慢板樂章,只是因為太受到歡迎,因此他後來就將四重奏的版本改編為弦樂團演奏,也是我們最常聽到的編制。晚年他又將編制改編為混聲四部的無伴奏合唱曲Agnus Dei,也成為相當常聽到的編制,慢慢鋪陳所製造的高潮,常讓人感受到淡淡的哀傷,因此在電影「前進高棉」、「象人」當中也採用了這個曲子,強烈的張力,讓我每每在夜晚寧靜時分聆聽這個作品,都會悵然落淚,由心底浮現而出的悲傷,我想這應該就是他的成功之處吧!

「我的CD收藏館」編號0002:The Sum Of Us


開始迷上合唱,就是從無伴奏合唱開始的,人聲真的是一種很奇特的樂器,男生與女生的聲音大不同,而當合在一起的時候,又能夠互相融合,成為另一種和諧的聲音,無須任何樂器的加入,就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因此,無伴奏合唱的唱片,自然就成為我音樂收藏的類型之一。

這次介紹的這張專輯,是一個澳洲的團體:北方點子(The Idea Of North),這是一個四個人的團體,人數雖然很少,一個聲部只有一位,還必須製造現代無伴奏合唱中常出現的人聲打擊樂(vocal percussion),通常具有人聲打擊樂的團體,像著名的真實之聲(The Real Group)就是由五個人組成的,但是這個團中擔任男低音的Andrew Piper,便常常一邊唱Bass的部份,一邊還要當“鼓“或者“鈸“,實在是相當高難度的表演。

北方點子是目前最具潛力的人聲團體之一,團員皆有相當出色而且紮實的古典音樂基礎,主要以嶄新的編曲,將巴赫、柯爾朴特、史汀等音樂融合爵士、靈魂、福音歌曲等重新詮釋,乾淨而醇厚的音色是我很喜歡這個團的一點,如果各位客倌有興趣,不妨到唱片行搜尋一下這張專輯:The Idea of North: The Sum Of Us

北方點子的官方網站:http://www.idea.com.au/
Powered By Blogger